AI人工智能简史
- 1951年 第一台神经网络机,称为SNARC;
- 1956年 达特茅斯学院会议,正式确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 1966年 MIT发明ELIZA人机心理治疗对话程序,通过关键词和数据库实现心理咨询;
- 1980年 CMU为DEC设计的XCON专家系统获得巨大的成功;
- 1997年 IBM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IBM在比赛后宣布深蓝退役;
- 2010年 DeepMind成立;
- 2011年 IBM Watson问答系统,赢得智力竞赛节目Jeopardy一等奖100万美元;
- 苹果发布Siri智能语音助手;
- Automated Insights推出智能写作产品并在美联社应用;
- 2012年 谷歌发布Google Now安卓语音助手;
- 谷歌自动驾驶汽车获得政府执照;
- 亚马逊仓储机器人;
- 亚马逊发布ECHO智能音箱,内置亚马逊Alexa智能助理;
- 谷歌发布Allo,其内置虚拟助手Google Assistant,提供智能回复功能;
- 小米发布小爱同学智能音箱;
- 微软Office和bing进行了服务整合,推出new bing和office copilot;
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过多次高潮和低谷,这里又整理了一份另一个视角的AI发展的简史:
- 人工智能的诞生:1943~1956
- 20世纪40~50年代,一批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开始探讨制造人工大脑的可能性。1956年,人工智能被确立为一门学科;
- 这个时期,出现了控制论、信息论、计算理论等相关理论,暗示了构建电子大脑的可能性;
- 1950年,图灵提出图灵测试;
- 1951年第一台神经网络机出现,称为SNARC;
- 1951年西洋跳棋(checkers)程序已经可以挑战具有相当水平的业余爱好者
- 1955年,“逻辑理论家(Logic Theorist)程序能够证明《数学原理》中前52个定理中的38个;
- 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AI的诞生;
- 黄金年代:1956~1974
- 使用搜索式推理做为AI的基础算法,使用启发式算法缩小搜索范围;
- 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交流;
- 1966年,MIT第一个发明聊天机器人ELIZA人机心理治疗对话程序,用户有时会误以为自己是在和人交谈;
- 1968年,阿瑟·克拉克在《“2001太空漫游”》中塑造了顶级AI:HAL9000;
- AI研究者们对其课题的难度未能作出正确判断,导致投资缩减和消失;
- 一类名为“专家系统”的AI程序开始为全世界的公司所采纳;
- 控制论复兴。一些研究者相信机器必须具有躯体,通过与世界的交互获得智能;
- 商业领域里,AI的声誉已经不如往昔;
-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真正实现了人际对话,AI可以在相当宽泛的范围内准确理解常规自然语言含义并给出相应的回答;
神经网络带来的深度学习浪潮,使机器翻译、图像识别等一个个难题落地生根,AlphaGo的诞生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博弈游戏领域获胜,GPT-3等语言模型的到来使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大放异彩。
然而,人工智能还远未达到人类智能的高度。要实现像人一样广泛地理解世界并进行复杂的推理,还需要在感知、常识推理和社会情感等方面取得突破。人工智能也面临偏见和隐私等挑战。
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未来,人工智能会走向哪里? 与人类的关系会如何?这还是未知。但人工智能已然改变世界,也必将继续改变世界。
让我们拭目以待,人工智能更惊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