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工匠系列(二):合格的工匠,怎么做好价值落地

科技资讯 投稿 6900 0 评论

“前端”工匠系列(二):合格的工匠,怎么做好价值落地

一、"技术鄙视链?"

出门左拐随便抓住一个人问一下。这种偏自嘲类的观点,有点类似"程序员的穿着必须是格子衫"、"你们只会和电脑打交道"这种自嘲。开心一下,无可厚非。但是在玩笑之外,一个合格的技术人的内心要时刻谨记自己在一个企业内的价值所在,并不断的通过技术提升来扩大价值,才可以在当下的环境中,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形成正向循环。那我们此次就聊一聊,前端职能如何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落地价值。

二、"技术人,你有价值吗?"

技术本身没有业务属性,但是技术人所处的业务环境,从而决定了技术人此时此刻应该为环境提供什么类型的价值输出。

首先,从粗粒度进行大维度的划分,B端和C端来先划分一刀。国内外从岗位招聘、岗位定位到OKR制定、绩效评估,都要先从端类型来做最起码的区分,原因是B端和C端对于前端技术栈、技术深度及输出价值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甚至B端的研发人员对于原生、多端等研发领域并不熟悉,如果有岗位的调整,会有一段比较长的技术切换期的,根据人员软素质的不同,这段时间从1个月到一个季度不等。

B端研发是什么?

C端研发是什么?

因为C端的输出直接面对用户,而且用户量级大,因此C端页面对于设计、交互、业务可用性、用户体验是否良好等专项指标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技术型企业,一些企业对于其中的每个专项都会有一批人在做专门的优化提升处理。

    设计阶段:研发人员需要对设计稿件、UI切图的合理性更加关注;
  • 研发阶段:研发人员需要有更频繁、更合理、更清晰的代码注释;
  • 提测阶段:提测前,研发人员需要保证用例冒烟质量,提测后,研发人员更加关注千行代码bug率这种质量指标;
  • 上线阶段:研发人员需要保证上线流程的切实无人化、自动化和日志详细程度,因此,CI/CD的上线流程中每个阶段的处理脚本都必须完全严谨和可用;
  • 上线后:研发人员需要通过监控、告警和日志平台,对线上代码在用户设备端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如果出现异常运行,研发人员需要及时被告警平台告知、根据SOP对线上故障进行合理处理及时止损,修复后bugfix上线;

以上只是简单论述了B端业务和技术对研发人员基本素质要求的差异。基于以上的业务背景,以下分别从技术角度、人力资源角度及团队能力设计的角度进行阐述怎么做好相应的工作。

三、"B端,怎么做好?"

具体的实现方案有很多,比如AntDesign、FusionDesign以及很多商业化的Design们,实现思路就是基于业务场景,建立一套通用的、可复用的物料组件,在业务交付的时候,只需要对物料进行拼装组建即可,有些想乐高积木,但是这种Design们对于应用场景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你想用这种方案(尤其是业务场景比较复杂,只能用低代码方案),就要进一步思考物料间的数据通信、UI通信等问题,甚至需要随着业务物料的发展去迭代DSL解析引擎。

但是B端业务交付的低代码方案的选型,从人力的角度,只要做好数据和代码安全处理,采用“搭建+外包”的方式是完全可以应对的。

"低代码"和"零代码"的提效方案只能作为产品孵化的工具,但具体能不能用起来,就要自己评估了。

四、"C端,怎么做好?"

你应该关注UI设计稿件的还原度、动效效果是否顺滑、页面加载效率是否良好、Crash率是否达标、埋点是否正常上报。

如果你在做C端基建工作,恭喜你,你可能已经离很多研发人员羡慕的架构师的岗位很近了。

五、"价值,价值,还是价值"

请各位技术人时刻谨记,如果你的代码不上线、如果你的代码没有经受住用户的使用考研、如果你没有关注代码上线后的质量和功能的相关告警、如果你不关注业务和用户行为数据,那你的工作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价值,因为,你和一样工作方式的那个谁,对于业务的正常运转来说,没有区别。

作者:京东零售 刘伟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编程笔记 » “前端”工匠系列(二):合格的工匠,怎么做好价值落地

赞同 (38) or 分享 (0)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表情
(0)个小伙伴在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