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电源版本什么意思?以下内容主要是针对遇上电脑电源性能指标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处理呢。下面这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个解决思路,希望能帮你解决到相关问题。
电脑电源版本什么意思
关于ATX电源规范 从1995年Intel为主板及电源结构制订出ATX规范至今,ATX规范经历了多次升级。
从最早的ATX 1.3版规范开始,经历了ATX 1.1、ATX 2.0、ATX 2.01、ATX 2.02、ATX 2.03和ATX 12V等阶段。
从开始的+5.5V/+3.3V供电转为+12V供电,4Pin/20Pin转为6Pin/24Pin供电输出,电源的规范总是随着硬件功耗的变化而变化。
相比早期的ATX12V标准,ATX 2.0标准可谓是双路输出的开山之作,此后ATX 2.2/2.3版电源也针对双核平台作出了电源输出的改进。
随着PC技术的发展,性能已经不再是制约硬件发展的瓶颈,反而节能环保才是影响PC应用的重要因素。
在2008年二月份,Intel公布了1.2版本《桌面平台电源设计指南》,在这份指南中Intel再一次修订了ATX12V电源标准,将2.3版本提升到了2.31版本,从技术规范方面和节能环保方面对旧版电源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ATX 2.31版电源规范的具体内容 相比ATX 2.3版电源规范,ATX 2.31版电源规范具体改进内容有: 1. 将在ATX12V 2.3版规范上去掉PW-OK信号重新加回到ATX12V 2.31版规范当中。
在ATX 2.2电源中,电源PCB板上会有一个IC控制电路,并将开关线连接到机箱的开关上,它能为主机提供开机自检启动信号,即PW-OK信号(在AT电源中称为P.G信号)。
待机时,PW-OK电路向主机输出零电平的自检信号,主机停止工作处于待命状态。
受控启动后,PW-OK电路在开关电源输出电压稳定后,再延迟几百毫秒由零电平起跳到+5V,向主机发出高电平的信号,通知主机触发系统在电源断电前自动关闭。
在ATX 2.3版电源规范中取消了PW-OK信号,简化了信号的匹配问题,这就降低了电源与主板的兼容故障几率,同时还简化了主板工艺需求,间接降低了主板的设计成本,不过却为电源效能带来了不良影响。
在主机启动时,由于没有了PW-OK信号,电源无法在极短的时间内将+5V电压从零上升到+4.75V,CPU不得不花更多时间去等待。
根据Intel试验,电源PW-OK信号丢失后,会造成输出直流电的时间延长(从100%到95%要用1ms时间),而增大电源输出功率的损耗,因而在ATX 2.31标准中再次加入PW-OK信号,可以提升电源的效能。
2. 对CFX12V的交叉负载进行一系列的调整。
由于ATX电源采用了交叉运行技术,因而是主变换电路、辅助电源配合工作,辅助电源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开关电源,只要ATX电源一通电,辅助电源便开始工作。
辅助电源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提供+5V电压,为主板的“电源监控部件”提供工作电压,使操作系统可以直接对电源进行管理,以实现远程开机及电脑唤醒功能,另外就是输出电压为保护电路、控制电路等电路进行供电。
如果可以让电源的负载变得更小,就可以改善电源的电压输出精度,还可以实现远程开机、远程唤醒、主板供电管理等带来的节能效果。
由于电源效能的提升,也使得电磁干扰更小,电源也更加环保。
为此在ATX 2.31标准中,Intel特别对交叉负载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通过调整,使得交叉负载调整率有所提高。
其中最小负载部分调整最为突出,并通过对交叉负载的优化,从而使电源的输出电压更加稳定,这意味着PC用户能够更为自由地搭配CPU及显卡,而不用担心会出现兼容性或不稳定等问题。
3. 增加了RoHS环保标准和中国3C强制认证针对EMI(电磁干扰)电路所做出的规定。
在ATX电源上,3C认证主要考虑的是EMC电磁兼容性,与普通电源不同,3C认证电源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检测,因而电源中需要两路EMI滤波电路,其中一路在电源插座处,也称为第一级EMI电路,另外一路称为第二级EMI电路,其作用是滤除电网中的高频杂波和同相干扰电流,并将电源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减少至最低程度。
对于PC电源而言,由于工作时会带来较大的电磁干扰,电磁辐射严重影响了PC用户的健康,为此各国相关机构对ATX电源提出了各种安全认证,并对ATX电源的抗电强度、EMI电磁传导干扰、温度、漏电流等提出了特别要求。
RoHS-2002环保标准(《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由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于2003年1月27日正式公布,规定针对电气设备中的铅Pb,镉Cd,汞Hg,六价铬Cr6+,多溴二苯醚PBDE,多溴联苯PBB等含量进行限制。
正是由于以上改进,促使Intel公布了最新的ATX12V 2.31版规范。
在新的电源规范发布之后,几乎同一时间,航嘉就发布了全球首款2.31版电源——航嘉 磐石400。
从电源的规格上看,这款产品几乎可以认为是一款“公版电源”,不仅在各路电流、电压等参数上与2.31版本规范中的350W额定电源参考标准完全一致,就连电源的外观规格上都达到了完全的相同。
ATX 2.31版电源规范的意义 从电源表面性能来看,ATX 2.31规范相对ATX 2.3规范而言,其功率的要求和接口标准几乎一样,但是在节能和环保方面的补充,针对交叉负载调整率的进步,将电源的制造工艺提上一个新台阶,减少了电源不必要的功率损失。
而将EMI电路纳入3C认证,既确保了电源节能,也带来了更高的稳定性。
另外,ATX 2.31标准还规定PS-ON与PW-OK的纹波/噪音为400mV,这样也降低了电源的电磁干扰性,减少了电源对PC使用者的电磁辐射。
RoHS认证的加入,也让电源变得更加环保,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为何Intel额外在ATX 2.31标准中加入了其“拯救气候行动计划”的原因。
总的来看,相比前面的ATX电源规范,ATX 2.31版电源规范具有节能、高效、环保的新特点,它将为PC用户带来全新的应用体验。
不过我们也应该理性看待ATX 2.31标准,虽然它把一切都规定得很“完美”,但电源厂商是否能完全遵照这个规定制造电源则要打个问号。
在ATX 2.31标准前的ATX 2.3标准中Intel就制定了严格的电源转换效率,要求ATX 2.3电源的转换效率保持在80%的水平,以达到让PC的节能的目的。
目前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极少数厂家生产的ATX 2.3电源的转换效率能达到80%这个水平,这就造成了标准是标准,实际是实际。
总而言之,ATX12V 2.31版规范相对于2.3版规范而言,更为贴合当今主流平台的应用,而且在效能、环保以及节能等设计上也更为完善。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ATX12V 2.31版电源将会进入主流市场,并最终普及开来。
电脑电源性能指标是什么
第一:多国认证标记。优质的电源具有FCC、美国UR和中国长城等认证标志,这些认证是认证机构根据行业内技术规范对电源制定的专业标准,包括生产流程、电磁干扰、安全保护等,凡是符合一定的指标的产品在申报认证后才能在包装和产品表面使用认证标记。应该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第二:噪音和滤波。这项指标需要通过专业仪器才能直观量化判断,主要是220V交流电经过开关电源的滤波和稳压变换成各种低电压的直流电,噪音标志输出直流电的平滑程度,滤波品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输出直流电中交流分量的高低,也被称为波纹系数,这个系数越小越好。同时滤波电容的容量和品质也关系到电流有较大变动时电压的稳定程度。
第三:瞬间反应能力。当输入电压在瞬间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允许范围之内),输出的稳定电压值恢复正常所用的时间,也是电源对异常情况的反应能力。
第四:电压保持时间。在PC系统中后备式的UPS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当电网突然停电,后备式的UPS会切换供电,不过这一般需要2~10ms切换时间(依UPS的具体性能而定),所以在此期间需要电源自身能够靠储能元件中存储的电量维持短暂的供电,一般优质的电源的保持时间可以达12~18ms,确保UPS切换期间的正常供电。
第五:电磁干扰。由于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所决定内部具有较强的电磁震荡具有类似无线电波的对外辐射特性,如果不加以屏蔽可能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影响,如果将移动电话或无线通讯设备置于电脑附近,如果发生通讯质量的下降就说明受到电磁干扰。所以国内对这种有害的辐射量也有严格的限定,电源一般通过外面的铁盒和机箱加以屏蔽,但泄漏在所难免,只是量的问题。由于这种干扰看不见摸不着,而抗电磁干扰要花费较大的成本,所以劣质电源都忽略此项指标。在国际上有FCCA和FCCB的标准,在国内也有国标A(工业级)和国标B级(家用电器级)标准,优质的电源都可以通过B级标准。
第六:开机延时。这是一种新的概念,电源在接通之初到提供稳定的输出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的稳定周期,在这个周期中电压的稳定度很难保证,所以电源设计者让电源延时100~500ms,等电源稳定后再向电脑提供高质量的电源。
第七:过压保护。ATX电源较传统AT电源多了3.3V电压组,有的主板没有稳压组件直接用3.3V为主板部分设备供电,即便是具有稳压装置的线路,对输入电压也有上限,一旦电压升高对被供电设备可能会造成严重不可逆转的物理损伤。
第八:电源效率。电源效率和电源设计线路有密切的关系,高效率的电源可以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电源的自身功耗和发热量。
第九:电源寿命。一般电源寿命按照3~5年计算元件的可能失效周期,平均工作时间在80000~100000h(小时)之间。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电脑电源性能指标是什么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电脑电源版本什么意思相关问题,更多请关注本站电脑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