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编译什么?本章内容给大家谈谈关于遇上编译器策略是什么的问题,我们该怎么理解呢。编译器策略是指编译阶段,在软件开发中应用的若干策略,下面这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个参考思路,希望能帮你解决到相关问题。
什么是编译什么
编译是将一种源代码语言转换成另一种目标代码语言的过程。通常,去掉源代码中的注释和空格等不必要内容,然后进行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优化和代码生成等步骤,最终生成目标代码,使其可以在特定的运行环境中被执行。
编译器是完成编译过程的工具,它接收源代码作为输入,生成目标代码作为输出。
编译器策略是什么
1、编译器策略是指编译阶段,在软件开发中应用的若干策略。
2、一般来说,编译器策略可以分为三大类:源程序到目标程序的转换策略、优化策略以及代码生成策略。
3、在具体软件开发中,编译器策略被广泛使用,是一项设计方针,是实现代码集成和优化的基础。
4、首先来看源程序到目标程序的转换策略,它的目的是将上层的高级语言源代码转换为低层的机器可执行的二进制目标代码。
5、主要包括源代码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和目标代码生成这四个策略阶段。
6、编译器将源代码中的所有概念映射到目标语言,消除了源代码中多余的概念,以便为调试、测试和执行程序做准备。
7、其次是优化策略,优化策略的目的是改善源程序,提高其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表现。
8、优化的原则是改进源程序的性能和规模,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性能改进。
9、主要有时间优化策略、空间优化策略和网络优化策略。
10、时间优化策略的目的是缩短程序的执行时间,消除重复的计算和使用分支来减少程序的执行时间;空间优化策略的目的是降低程序内存开销和减少垃圾;网络优化策略主要是采用最优路径,减少所需要的数据传输和路由。
11、最后是代码生成策略,这也是开发者最期望能够获得最终成功程序的过程。
12、代码生成策略主要包括展开策略、注入策略和拆分策略。
13、展开策略是指将执行代码从原代码中拆分出来,或者叫做模板拆分,它的目的是减少重复的执行代码,减少产品的体积。
14、注入策略是指确定嵌入程序体中的每个模块,以提高程序的可重构性,及控制程序体大小。
15、拆分策略是指将代码重新分割,以满足给定的性能要求,然后根据拆分结果使用更正确的方法重建程序。
16、编译器策略的主要任务是将源程序翻译为机器可识别的结构,并优化使其具有较好的性能。
17、编译器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开发者获得最终成功的软件,完成软件开发的任务。
以上就是为你整理的编译器策略是什么全部内容,希望文章能够帮你解决相关问题,更多请关注本站科技问答百科栏目的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