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介绍
在我们5.0左右的版本中Redis使用单线程架构和I/O多路复用模型来实现高性能的内存数据服务。接下来主要分析Redis单线程命令处理机制,接着分析Redis单线程模型为什么性能如此之高。
单线程命令的处理机制
本章内容
本章的文章内容主要是一下几点。
什么是慢查询
慢查询就是当Redis在处理一条指令的时候,当超过了系统配置的执行时间的阈值的时候,就会被系统当作慢查询统计和判定。
慢查询日志
Redis慢查询日志
Redis慢查询日志功能是用于记录执行时间超过给定时长的命令请求,可以通过查看慢查询日志来监控和优化查询速度。
Redis慢查询的危害
Redis客户端执行一条命令的步骤
Redis是单线程来处理命令,所以一条命令从客户端到达服务端不会立即被执行,所有的命令都会进入一个队列,然后逐个被执行。
所有的指令都有先后顺序,但是真正意义到达服务端的执行顺序也是不确定的,因为中间有网络传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有两条命令被同时执行,这样就不会产生并发问题,这就是Redis单线程的基本模型。
慢查询引发的问题
- 单线程机制:所有命令放在一个队列中
- Redis执行指令主要是在内存中执行、非IO阻塞、避免线程切换和竞态产生的消耗。
注意:慢查询只会记录执行命令的时间,没有慢查询并不代表客户端没有超时问题。
阈值和慢查询的日志的设置
- 预设阈值怎么设置?
- 慢查询记录存放在哪里?
预设阈值怎么设置?
针对于慢查询的阈值,在Redis提供了slowlog-log-slower-than
和slowlog-max-len
配置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阈值参数设置
慢查询执行时间阈值
-
slowlog-log-slower-than:指定执行时间超过多少微秒的命令会被记录到日志上,它的单位是微妙(1秒=1000毫秒=1000000微秒),默认值10000。
慢查询数据存储阈值
慢查询日志最多存储多少条,并没有说明存放在那里?主要通过slowlog-max-len进行控制和设置。从底层角度分析,Redis使用了一个列表来存储慢查询日志,slowlog-max-log就是列表的最大长度。
-
slowlog-max-len:指定服务器上最多保存慢查询日志的条数。
- slowlog-log-slower-than=0,那么系统会记录所有的命令
- slowlog-log-slower-than<0,那么对任何命令都不会记录。
慢查询的配置类型和方式
Redis有两种修改配置的方法:1. 修改配置文件;2. config set命令动态修改。
config set slowlog-log-slower-than 20000
config set slowlog-max-len 10000
config rewrite
如果要Redis将配置持久化到本地配置文件,要执行config rewrite命令,它会重写配置文件。
慢查询日志的操作命令
slowlog get [n]
慢查询日志有4个属性组成:日志id、发生时间戳、命令耗时、执行命令和参数。
127.0.0.1:6379> slowlog get
1 1 (integer 1
2 (integer 1513709400
3 (integer 11
4 1 "slowlog"
2 "get"
2 1 (integer 0
2 (integer 1513709398
3 (integer 4
4 1 "config"
2 "set"
3 "slowlog-log-slower-than"
4 "2"
slowlog len
获取慢查询日志列表当前的长度
127.0.0.1:6379> slowlog len
(integer 2
上面则说明当前的满查询列表中至于连个慢查询日志。
slowlog reset
127.0.0.1:6379> slowlog len
(integer 6
127.0.0.1:6379> slowlog reset
OK
127.0.0.1:6379> slowlog len
(integer 1
为什么还有1个,因为阈值设的比较小,slowlog reset就属于慢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