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设计模式第一话--单一职责原则

科技资讯 投稿 6000 0 评论

贯穿设计模式第一话--单一职责原则

【贯穿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对软件设计中普遍存在(反复出现)的各种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一套被反复使用、多数人知晓的、经过分类编目的、代码设计经验的总结。为了能更好的设计出优雅的代码,为了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的编程水准,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诸多技术的底层源码,设计模式就是基石,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 ✨✨欢迎订阅本专栏✨✨

评论批评指正!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

愿自己还有你在未来的日子,保持学习,保持进步,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

⛹🏼 设计模式的七大原则

🤔 为了能够更好的进入到设计模式的学习过程中,在设计程序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遵守以下原则,这也是各种设计模式的基础(即:设计模式为什么这样设计的依据)

    单一职责原则
  • 开闭原则
  • 依赖倒转原则
  • 里氏替换原则
  • 接口隔离原则
  • 迪米特法则
  • 合成复用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

🤾🏼概述

    该原则是指对一个类来说,应当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否则类应该被拆分,即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其中的职责表示引起该类变化的原因。
  • 简单理解为一个类应该只负责一项职责,这就是所谓的单一职责原则。
  • 如一个A类它负责多个职责,那么应该将A类拆分为多个类,将类的负责的职责力度细分,拆分为A1、A2、A3类等等来分别执行某一个职责。
  • 在我们编写代码的过程中,总会一些需求功能的变更,而我们也会很顺手的在每个类上加上各种各样的功能。这样意味着,无论任何需求要来,你都需要更改这个类,这样其实是很糟糕的,维护麻烦,复用不可能,也缺乏灵活性。如果一个类承担的职责过多,就等于把这些职责耦合起来,一个职责变化可能会削弱或者抑制这个类完成其他职责的能力。这种耦合会导致脆弱的设计,当变化发生时,设计会遭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破坏。所以我们在对于一个复杂的功能实现中,也可以利用这种思想,将这个复杂功能进行细粒度拆分,逐个完成拆分后的任务,这样开发和设计起来更加高效,更不容易出错。

🤹🏼‍♀️特点

优点 :

    降低类的复杂度。一个类只负责一项职责,其逻辑肯定要比负责多项职责简单得多;
  • 提高类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复杂性降低,相对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都会提高;
  • 变更引起的风险降低。变更是必然的,如果单一职责原则遵守得好,当修改一个功能时,可以显著降低对其他功能的影响。
  • 通常情况下,我们应当遵守单一职责原则,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违反单一职责原则;只有类中方法数量足够少,可以在方法级别保持单一职责原则

🤸🏼‍♀️问题引出

package com.ygt.principle.single;

public class SingleResponsibilit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这里创建出来学生类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 学生中都会有一个功能,认真听讲上课
        // 分别创建张三和李四去认真听讲上课
        student.attendClass("张三";
        student.attendClass("李四";
    }
}

// 学生类
class Student {
    // 上课方法
    public void attendClass(String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 " 正在认真听讲老师的内容上课!";
    }
}

上面代码运行结果为:

张三 正在认真听讲老师的内容上课!
李四 正在认真听讲老师的内容上课!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1:

好学生类的上课方式是认真听讲上课,而坏学生类则是上课睡觉。

package com.ygt.principle.single;

public class SingleResponsibility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这里创建出来两个学生类,分别好好学生和坏学生
        GoodStudent goodStudent = new GoodStudent(;
        BadStudent badStudent = new BadStudent(;

        // 好学生中认真听讲上课,分别创建张三和李四去认真听讲上课
        goodStudent.attendClass("张三";
        goodStudent.attendClass("李四";

        // 坏学生中就不会认真听讲上课,只会上课睡觉,创建赵六这个老六去睡觉
        badStudent.attendClass("赵六";
    }
}

// 好学生类
class GoodStudent {
    // 上课方法
    public void attendClass(String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 " 正在认真听讲老师的内容上课!";
    }
}

// 坏学生类
class BadStudent {
    // 上课方法
    public void attendClass(String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 " 正在听讲老师的催眠曲睡大觉~~~";
    }
}

上面代码运行结果为:

张三 正在认真听讲老师的内容上课!
李四 正在认真听讲老师的内容上课!
赵六 正在听讲老师的催眠曲睡大觉~~~

解决方案2:

package com.ygt.principle.single;

public class SingleResponsibility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这里创建出来学生类
        Student2 student = new Student2(;

        // 调用好学生方法去执行认真听讲上课
        student.goodAttendClass("张三";
        student.goodAttendClass("李四";

        // 调用坏学生方法去执行认真睡觉
        student.badAttendClass("赵六";

    }
}

// 学生类
class Student2 {
    // 好学生上课方法
    public void goodAttendClass(String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 " 正在认真听讲老师的内容上课!";
    }

    // 坏学生上课方法
    public void badAttendClass(String student {
        System.out.println(student + " 正在听讲老师的催眠曲睡大觉~";
    }
}

上面代码运行结果为:

张三 正在认真听讲老师的内容上课!
李四 正在认真听讲老师的内容上课!
赵六 正在听讲老师的催眠曲睡大觉~

这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那么在实际编程中,采用哪一中呢?其实这真的比较难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我的原则是:只有逻辑足够简单,才可以在代码级别上违反单一职责原则;只有类中方法数量足够少,才可以在方法级别上违反单一职责原则;

🌸 完结

学好设计模式,让你感受一些机械化代码之外的程序设计魅力,也可以让你理解各个框架底层的实现原理。最后,祝大家跟自己能在程序员这条越走越远呀,祝大家人均架构师,我也在努力。 接下来期待第二话:开闭原则。 💪💪💪

🤩 当然如果这篇文章确定对你有点小小帮助的话,也请亲切可爱的人才们给个点赞、收藏下吧,非常感谢!🤗🤗🤗

💟 感谢各位看到这里!愿你韶华不负,青春无悔!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

编程笔记 » 贯穿设计模式第一话--单一职责原则

赞同 (38) or 分享 (0)
游客 发表我的评论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

表情
(0)个小伙伴在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