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问题
1)补充产品文档
刚开始,大家都没怎么在意这个需求,但是在执行时才发现有许多细节没有考虑到。
这次遇到的问题,产品也不知道,前端写代码时,一点点给产品传递信息。
于是,我就找到产品,希望她们能帮忙补充下两张举报页面的产品文档。
在我看来,这些都可以商榷,只要业务方认可,那么就可以作为一次优化需求。
即使挂在她们名下,不能推进的话,也只是个装饰品,所以也我就没提,让她们自己安排,我这只是个建议。
2)项目推进
也就是说获利方仅仅是我们组,对其他组可能是增加工作量。
例如将还使用 jQuery 的项目更新成基于 Vue 或 React 的项目。
此时就需要测试组出人来做验收,项目太老可能都没产品文档,测试用例更是没有,一切从零开始。
这类技术迁移的优先级在公司看来,是并不高的,所以经常没有测试资源支持。
前者的话,其实挺难的,他们肯定经常有事的,这个时候,就得我来主动推。
这样的话,大家互帮互助,他们才会愿意协助你,所以,日常时间还是得打点好关系。
后者契机的话,最简单的就是将其和自己的核心指标挂钩。
例如这次有个页面出现大量的慢响应,这个页面最近正好在做技术栈升级,但是提测后,拖了 4 个月没人测试。
也就是说,接口慢响应的监控转移到他们组,那就需要两端的协作。
这种项目推进还是很讲究方式方法的,没那么容易都按自己的节奏来。
3)需求文档的优化
但我发现,这个需求评审的效果并不难达到预期,甚至可以说很多人在开会之前,都还没读过需求。
产品文档写的其实很详细,包括需求背景、需求目标和需求内容。
但是我发现,因为写的很细,所以在首次阅读时,吸收率并不高,一看到大段文字,就有点劝退。
可能是种种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在需求评审前只会听需求,而不是读需求。
快速阅读需求文档,并能对需求有个大概的了解,有了一遍了解后,再去阅读相关细节。
我就把这个意见给了产品经理,并且和她们说,可以先让我们组做试验,如果效果好,再推广出去。
另一个向产品提的优化建议是应急备案。
所以页面异常就持续了 1 个多小时,好在此功能用的人并不多,并且也没有造成经济损失。
像我们 Web 组,之前长期在做对内以及活动,所以基本上就不会考虑什么应急备案。
当然,在我们团队内部,也会注意应急备案的问题,提早给自己想后路,免得到时候因为某个问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工作优化
1)测试用例
而是搜集一套比较通用的网页测试用例,对网页进行一次比较系统性的自测。
不会出现什么网页打不开,或者某处报错,导致测试无法推进下去,严重影响整个流程。
整体
- 页面在不同分辨率或不同浏览器中是否正确显示
- 页面特殊效果(如自定义字体、动画)是否正确显示
- 页面元素(如文字、图形等)是否正确显示
- 页面元素(如表单控件、超连接等)的外形、位置是否正确
- 页面元素基本功能(如点击、跳转等)是否实现
功能
- 数据初始化是否正确
- 数据处理是否正确
- 数据存储是否正确
- 是否对其他功能有影响
- 如果影响其他功能,系统能否作出正确的响应
2)协作优化
然后这是一张网页,唤起是在网页中,支付功能由客户端完成,订单接口由服务端完成。
然后两端就僵持住了,直到第二天,事情推到了我这里才知道有这么回事儿。我在思考这件事时,发现了两个问题。
其实很多时候都需要组员的反馈,例如前几天,一个组员向我抱怨说服务端给我们的接口格式经常不一样。
了解下来,大部分情况下,其实都可以统一。其实,每周我们都有例会,经常会在会议上讨论碰到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技术评审,技术评审的初衷是希望在开发之前,将技术问题都抛出来,但是目前有些组的成员并不上心。
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确,他们不需要改代码,但是服务端做了大量的代码修改,并且涉及到支付,更是应该将各种细节都关注到。
费了些口舌后,才愿意配合,前提是让测试先支付,遇到问题再叫他们。
事后,特地找了服务端的组长讨论此问题,听下来就是此人做事一向不太认真,在不影响进度的前提下,他也无可奈何。
3)历史活动
我们团队会定期将历史页面存档,其实就是在构建时忽略存档的活动目录,为了加快构建速度。
现在想想,可以做点优化,计划在测试环境放开页面,因为他们只是想看下页面的呈现,至于其中的数据,并不关心。
思来想去,决定在当前短链管理中,增加个上传截图的功能。
第二个好处是,改造成本非常低,半个小时就修改好,马上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