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测试蔡坨坨
你好,我是测试蔡坨坨。
当你学会了如何设计测试用例之后,接下来便是开始用例的编写。
测试用例的编写是每一个测试工程师安身立命的家伙,也是测试的基础,更是软件测试的核心内容,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有些转行的小伙伴一上来就开始自动化、性能的学习,却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这是不对的。
在编写测试用例之前,首先应该根据所在公司、项目组的特点,提前制定好对应的测试用例模板以及用例维护方式,比如:Excel、XMind、TestLink、禅道等。
-
用例标题
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应该关注标题的规范性,一般来说如果设计用例标题不规范,别人在使用你的测试用例时,就无法做到清晰明了,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在沟通上。
-
功能模块
-
测试目的
-
前置条件
测试用例其实就是在某种场景下,执行一定的动作,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而前置条件决定了“在某种场景下”,所以是不可或缺的。
-
根据需求的优先级来定义,高优先级要覆盖核心业务,重要特性以及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部分。
冒烟测试(高)、基础用例(较高)、特殊场景用例(中)、错误场景用例(低)。
-
操作步骤
用例步骤一般不多于7步,不少于2步。
-
测试数据
-
预期结果
预期结果关系到用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也是不可或缺。
-
执行结果
预期结果一般不超过5个,不少于1个。
-
每条测试用例执行不通过后再记录对应一条Bug,例如:BUG-1219。
-
用例对应的编写人员,填写编写人员姓名,例如:测试蔡坨坨。
-
用例对应的执行人员,填写执行人员姓名,例如:测试蔡坨坨。
-
备注
用例编号
项目名称各中文首字母大写+六位数字
构成,例如:“蔡坨坨电商项目”在登录功能子模块的第一条用例编号可取值为CTTDS_000001
。
测试用例的编写并没有好坏和对错之分,每个人编写用例的思路也是各不相同,适合当前团队就是最好的,不要盲目把所有的字段都加上,应根据实际场景进行取舍。
例如:
场景+预期结果
进行描述,比如: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成功登录系统;
用例之间要解耦,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几个用例有先后顺序的情况,比如:在测试编辑之前肯定要先新建一条数据,最好把新建放在编辑用例的前置条件中,每条用例都能实现闭环;
拒绝冗余,用例可以多,但不要冗余,尽可能以最小场景覆盖最全的范围,同一个等价类只需测一条数据,当然,因为测试不可穷尽性,测试场景肯定不会最全面,往往会受限于时间和资源等成本,这时需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寻求质量和效率之间的平衡点,优先级这个字段就起到了作用,再引申就是测试策略的问题了,整体上采取基于风险驱动的模式,有侧重点地去验证一些场景,优先核心功能,或者增加资源和延长周期,同时寻求自动化相关技术去提升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