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
来看看谷歌官方是怎么介绍这个框架的:
虽然谷歌是根据特定的需求和限制条件来开发这个框架的,但是它自己也指明了这个框架还可以用于其它用途,比如作为模拟器使用,当然这就扯远了,暂且不提。
他们认为测试应该是相互独立而且是可重复的。如果正在做的测试由于其他测试的成功或失败而受到影响,这无疑会令人感到痛苦。GoogleTest 通过在不同的对象上运行不同的测试来实现测试的相互隔离。当其中一个或多个测试失败时,测试框架还允许测试者继续单独运行测试用例以达到快速调试。测试应该组织良好,并反映测试代码的结构。有很多测试其实可以共享数据和子例程的,那么 Googletest 提供了测试套件的概念将相关测试分组,测试套件中的所有测试就可以共享数据和子例程了。这种模式其实很常见,并且使得测试易于维护,特别是当你需要切换到新的代码工程时,测试流程将极大简化。
当然,测试的过程中理应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帮助开发者理解执行软件过程,GoogleTest 也不例外。就算测试过程中,某个测试执行失败被停止了,测试框架也会继续其它测试。如果你不希望某个测试由于失败而停止,可以设置该测试为非致命报错(non-fatal。像这样的测试过程,可以帮助开发者在单个运行-编辑-编译周期中找到尽可能多的问题 bug。这样的测试框架是不是很高效?
这里问一句,你用过 JUnit 或 PyUnit 吗?如果有的话,那么 Googletest 对你来说真的是易如反掌了。据说 Googletest 是基于 xUnit 架构开发而来。至于什么是 xUnit 架构,有机会我再聊聊吧。
初体验
来看一下简单的测试样例(环境配置安装会在后面有详细介绍
#include <math.h>
#include <gtest/gtest.h>
int square(const int a
{
int b = a * a;
if (b != b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a * a;
}
}
TEST(SquareTest, PositiveNos {
ASSERT_EQ(0, square(0;
ASSERT_EQ(36, square(6;
ASSERT_EQ(324, square(18;
}
int main(int argc,